台北當代藝術館為促進臺灣與全球攝影藝術界語境對話,邀請攝影藝術家史帝夫‧麥柯里首度於臺灣舉辦大型個展,除了展出歷年經典名作,包括《阿富汗少女》、《印度沙塵暴》、《飛行的男孩》、《斯里蘭卡漁夫》,以及展前先行來臺拍攝首次發表的作品,總共近 130 幅蔚為可觀。

本展由陳昌仁擔任策展人,呈現出攝影的精神與多元觀看形式,展覽名稱「晃|影 ─’SWanderful | Making Pictures」,以史帝夫‧麥柯里漫遊世界拍照為意象,強調他喜歡東晃西晃,即興捕捉人性的深層意義。英文標題結合好奇漫遊(wander)與驚異奇觀(wonder)―亦即無奇不遊(no wander no wonder),並隱含百老匯蓋希文(Gershwin)的名曲「’S Wonderful」來指涉攝影中的音樂性。

晃影_海報

古蹟建築結合嶄新裝置打造如幻似真的攝影場景
漫步到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廣場上,即可見藉由日治時期紅磚建築窗景,所呈現 12 幅大型肖像作品《相肖生人》,含納不同年齡、膚色與民族等多元的精神面貌,定格在攘往熙來的道路旁注視著川息不止的民眾和交通。

Sharbat Gula, Afghan Girl. Peshawar, Pakistan, 1984. ©Steve McCurry

而位於建築正中央門口的裝置《渉影》,將當代館設計為相機的鏡頭裝置,並類比早期的暗箱,不僅可以從外部透過鏡片向內觀看,空間內佈以水霧機形成的霧影,讓觀眾也可以直接走入影像之中。進入館內入口形象區可見國際知名《阿富汗少女》懸掛在枕木前,彷彿遠方戰爭廢墟歷歷在目,在影像和空間虛實交錯的結合之下,呈現攝影作品中的劇場感,撼動觀者的感官與心靈。


對於東方文化深感興趣的麥柯里,展覽籌備期間探訪圓山飯店、龍山寺、金山、九份、大溪等富有歷史人文色彩的地區,延續《On Reading》系列拍攝計畫。此外還特地拜訪台灣知名攝影師柯錫杰為他拍攝肖像,以及藝術家周孟德為麥柯里用不同創作媒材重製肖像,分別交流東西方攝影文化與藝術表現。展覽以影像之取像(making picture)、成像(rendering image)及 in/印象(innervating impression) 三階段為軸,探求、解答並提出更多攝影藝術與哲學問題,為豐富民眾的觀展體驗,本展在 THERMOS 膳魔師的支持下,打造出大型空間裝置,在史帝夫‧麥柯里巡迴世界各地展覽中獨樹一個,展現了臺灣豐沛的創造力與創新科技,希冀藉此拓展民眾觀看世界與故鄉的視窗!

 

【史帝夫‧麥柯里 Steve McCurry】
史帝夫 ‧ 麥柯里Steve McCurry與《相視丘壑 悟我兩望》一作中的經典作品《阿富汗少女》

 

1950 年出生費城,1974 年畢業於賓州州立大學藝術及建築學院取得電影攝影及歷史學位,從事兩年新聞攝影後前往印度展開自由攝影生涯。1979 年起麥柯里數度穿越巴基斯坦邊界,喬裝成當地人深入阿富汗戰區,1984 年時在難民營拍攝出《阿富汗女孩》(AfghanGirl),其不安卻堅毅的翠綠色眼眸,直視著人心最深處的撼動,並於 1985年登上《國家地理雜誌》 封面,成為最廣為人知的經典代表作

1986 年加入馬格蘭攝影通訊社(Magnum Photos),展開了行經全球的攝影生涯。秉持著過人勇氣與冒險精神,還有細膩深刻的洞察力,拍攝出的作品不僅色彩濃烈絢麗,且超越文化和語言的隔閡,傳達精采動人的故事。其精湛的攝影獲得無數攝影獎項,包括:「羅勃卡帕金牌獎」(Robert Capa Gold Medal)、國家攝影記者協會「年度最佳雜誌攝影師」、「世界新聞攝影獎」(World Press Photo)、《Life 雜誌》「世界攝影獎」(World Photo Winner)…等。

 

 

 

 

【策展人 ─ 陳昌仁】

臺大外文系畢業,UCLA 電影博士。日本京都造型藝術大學電影系教授,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文化研究與比較文學系教授。學術研究論文著作發表於國際期刊及報章如 New LeftReview 等。參與拍攝製作好萊塢電影導演葛斯范桑《驚魂記》、日本導演林海象,以及楊德昌之《恐怖份子》和《一一》,擔任攝影副導編劇等工作。藝術創作、裝置作品及策展包括「電影空間今詮」、「晃|影」等。

【展覽資訊】
展覽時間|2018/02/24(六)— 05/06(日)
展覽場地|台北當代藝術館
展  覽|https://goo.gl/wzHq89

近期焦點

Recent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