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冠鈞 2020 年 3 月獲得京都藝術大學大學院藝術研究科藝術專攻(創作)博士學位(Doctor of Fine Arts)。擅長繪畫、雕塑、纖維染織、平面設計等領域。創作以壓克力顏料為主要媒材,從創作者實際的製作角度,以非藝術史、非學院式的形式脈絡,探討繪畫的本質。並將繪畫歸類為滲透、附著、繪畫體三種型態。
作品的樣貌與以往大眾常見的繪畫不同,顏料不再被描繪於紙、畫布⋯等平面上,而是脫離在平面上的依附。當顏料成為一個獨立可變的形體(繪畫體)時,繪畫所呈現的,既是某物體透露出的色彩,也是在某視覺角度下觀看到的景象,更是顏料本身的色彩。
在這次個展作品中,集結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不同心境下被記錄著的色彩,以披掛、吊掛、折疊等方式,裝置出屬於當下的繪畫空間。觀眾能夠隨著自身的步調,自由調整與作品之間的距離和觀看位置,和作品之間產生屬於自己的對話。透過不同色彩之間的位置關係,探討現實空間中,屬於繪畫體特有的可能性。
藝術家黃冠鈞分享《全光譜-色彩科學如何形塑現代世界》作者:亞當・羅傑斯(Adam Rogers)的觀點寫道:「每個物體表面的所有色相(hue)與色調,都定義了我們的思維方式。這些色彩定義了我們生活的世界,我們希望能打造出來的世界。爭論點不在於是色彩還是形式,色彩就是形式,塑造出我們所處世界的樣貌。」(P.33)
這段文字讓筆者再度想起,對應到了法國藝術家克萊因(Yves Klein)曾說的:「色彩是一種被物質化的感性。」這句簡短並曾改觀啟發我對於繪畫結構上的視點。
色彩單純的利用自身的色相濃淡和顏料本身的物質特性,層層疊加塗繪乾燥後,經過接合與折疊的手法,達成「型」或「體」的基礎架構,透過繪畫本體之間的組合,使色彩和被照映出的色彩在同個時空下相互輝映。
此次展覽標題的「所在」並不是指某個特定的地方或是單一事件,可以分幾個面向。
一、 是筆者某種經驗和體驗,結合了過去、現在,也涵蓋了對未來的某個指向的期許。
二、色彩被繪畫之後,經過折疊成為作品時的所處之處與「再」排列配置後的視覺感受之處。
三、在光線下產生的光影與作品色彩之「後」的色彩之處……等。
這一連串的表現,反映了筆者一直以來在「繪畫與其之後」上的思考,在整個從無到有・從液態到固態・從平面到立體・感性兼具著理性的配置過程中,某種感受是只有當色彩與色彩與空間之間彼此流動和變動下,才能被查覺出的。
展覽傢俱合作品牌:MOJOW
贊助:Kate Yu
來自法國的家品實驗室
自 2021 年聯手四位法國設計新銳,打造新一代法國潮流旨趣
由主理人 Oliver Santini 打造,集輕量化與機能於一身
—
▌所在之處-黃冠鈞個展
展覽日期:2024. 9. 7 -10. 3
展覽時間:週二-六13:00-18:00
展覽地點:潮時藝術 LIN ART PROJECTS
臺北市士林區磺溪街2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