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左至右:台灣建築美學文化經濟協會榮譽理事長張麗莉、理事長的劉培森、創會理事長黃南淵
台灣建築美學文化經濟協會於1月13日晚間,在台北維多麗亞酒店隆重舉行第五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本次大會以「智慧建築 x 永續環境 x 在地美學」為主題,集結建築產、官、學界的翹楚及業界精英,共同推進台灣建築美學的發展。黃南淵創會理事長積極推動協會各項活動,並親力親為成為業界學習的楷模;張麗莉榮譽理事長儘管身兼中華民國不動產協進會與世界不動產聯合會的領導要職,依然堅定支持協會,展現對建築美學發展的深厚承諾。
連任理事長的劉培森建築師,憑藉逾四十年的建築規劃設計經驗與深厚的空間美學素養,帶領協會在 2024 年創下多項具指標意義的里程碑。去年舉辦的「品建築研習營」活動,參訪全台共十二個場域;兩大系列的「品建築講堂」更進一步提升活動深度,除了結合台南深度參訪之旅舉辦專題講座,聚焦歷史文化與在地美學;也以永續環境為主題,探討台灣濕性氣候與 ESG 建築,佳評如潮。 在「建築新技術發表會」方面,協會過去多以建築工法技術與建材、設備單位的資訊交流;未來,將順應趨勢加入 AI 技術討論,探索人工智慧如何輔助建築規劃設計,持續為協會注入創新動能。
智慧建築:人工智慧(AI)與建築設計的未來
劉培森理事長指出,人工智慧(AI)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響著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而生成式 AI 無疑是當前變革的焦點,能快速產出多樣化的內容方案,成為建築師可靠的合作夥伴。AI 的應用使建築師從繁瑣的計算和重複性任務中解放出來,將更多時間與精力集中於創意發想、重要決策以及跨專業的協同合作,顯著提升工作效率。儘管如此,隨著 AI 技術的發展,數據安全、知識產權與創作倫理等問題逐漸浮現,這些問題需要業界深入關注。
作為 AI 時代的建築師,除了積極提升與 AI 相關的技能,建築師更應堅守設計的藝術性與人文關懷,避免將 AI 生成的內容誤認為完整的設計成果,從而失去設計的核心價值。劉理事長強調,建築師的創造力、人文素養和美學品味仍是無可取代的。未來,只有能夠與 AI 有效協作、同時維持創作本質的建築師,才能在這場數位化轉型中脫穎而出,真正引領未來建築設計的潮流。
永續環境:落實 ESG 理念的建築實踐
張麗莉榮譽理事長在建築實踐中,始終堅持 ESG 理念,將建築視為承擔環境與社會責任的重要平台。自龍寶集團成立以來,張理事長始終以提升住戶的生活品質和增進社區福祉為核心目標,並透過一系列具體的行動和服務來實踐這一理念。
她特別注重如何將陽光、空氣、水等自然資源融入到建築設計中,並強調綠化和環保景觀的應用,力求讓每一個建案都成為對環境的正向回饋。土地開發方面,更秉持低密度開發的原則,致力於創造更多綠意盎然的城市空間,並通過開放的公共空間設計來營造更具人性化的生活環境,積極與周邊社區建立良好互動。
三十年前,張理事長便率先提出不建樣品屋的創新理念,將節省下來的資源用於回饋社區,並在公司的文化館記錄每一個建案的歷程。她始終堅持「友善環境、關愛工人、尊重鄰里、滿足顧客」的核心價值,這些堅持和創新不僅促進了公司與社會的共同發展,也為業界樹立了卓越的榜樣。
在地美學:以人文為核心的價值目標
黃南淵創會理事長指出,現今「美學」已成為形容所有美好「事與物」的流行語,反映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與品質的追求。他進一步強調「建築美學」一語指的是「建築全方位品質達到並處於相當高境界的狀態」,而建築的發展歷程如同人類文明的進程,是不斷追求卓越與進步的過程。
早在百年前,建築已經具備了安全、實用、美觀三大基本要素。然而,近年來建築的表達方式逐步形成了「建築是綜合人文、科技與藝術三大基本元素的生活空間」這一全新理念,其中「人文」始終是其核心。黃理事長認為,建築當以創造「健康、舒適、溫馨的居住環境」為主要目標,而科技與藝術,則是以追求提升空間的精緻度、品味與安全性為主。
因此,協會的成立旨在於實現綜合建築的三大基本元素以達成「建築真善美」的最高境界。建築設計不僅要符合時代的需求,也要同時保有在地文化特色,並融入永續發展的理念,展現當代精神與人類對於美好生活的憧憬。
展望 2025 年,台灣建築美學協會將在推動永續環境與在地美學的基礎上,更加積極探索智慧建築與 AI 技術在建築領域的應用,提升產業的創新能量並增強國際競爭力。劉培森理事長希望協會不僅要深耕台灣,還能邁向國際,首先計畫以東南亞地區為起點,推動區域合作與共榮。同時,協會將力邀國際建築大師來台分享設計理念與實踐經驗,打造國內外建築專業者的雙向互動與交流平台。今年,協會更準備將歷年來品建築論壇的精彩成果編輯成線上課程,並透過社群媒體積極推廣,期許與業界同儕共享成果,進一步針對協會對台灣建築美學提升的影響力。未來,協會將以智慧、永續與美學的深度融合為目標,開創建築新時代的無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