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常在閱讀文件或滑手機時,發現自己需要將螢幕拉遠再靠近?這可能並非單純的眼疲勞,而是視覺功能隨年齡變化的常見表現。根據統計,台灣40歲以上人口已達1300萬人,其中不少人會經歷近距離閱讀困難、對焦不穩等問題,對於需長時間用眼的工作族群而言,更可能影響日常表現與便利性。
大學眼科院長葉威毅指出,35至42歲的族群在臨床上已有提早出現相關視覺困擾的現象,包括視覺疲勞、頻繁調焦及依賴閱讀眼鏡等。針對不同族群的需求,大學眼科推動「i精準老花近視雷射」術前評估流程,進行更精細的個人化分析與規劃。
此評估涵蓋約25項檢查指標,包含年齡、用眼行為、角膜條件與視覺習慣等,並結合院內累積的20萬筆資料協助分析,協助醫師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狀況並提供後續判斷建議。
針對不同視覺需求,目前提供兩種術式作為臨床選擇方向:
•微創微單眼視術式:使用德國原廠設備進行低侵入性處理,並以快速恢復為目標進行設計。
•LBV智能景深加強術式:根據個別光學條件與視覺需求,進行參數優化,協助提昇中距離視覺表現。
此外,現今雷射技術結合AI導航系統,協助提升處理精度,並降低手術時間與傷口大小,使術後恢復期更符合現代生活節奏。
大學眼科院長葉威毅醫師說明老花與近視共存的趨勢與新技術解法
大學眼科院長邱立祥也以自身經歷分享,過去也曾接受相關處理方式,術後過程符合預期。他表示,是否適合施作仍須經由醫師專業評估,針對個人眼部條件及需求提出適切建議。他也提醒民眾,若出現視覺變化或不便,應儘早諮詢合格眼科醫療機構,透過完整檢查掌握視力狀況。
如需進一步資訊,可安排預約諮詢,讓專業醫師協助評估視覺狀況,規劃合適的處理方案。
【資訊提供】
大學眼科
—